close

什麼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一個孩子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遊戲上所持續的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的能力。

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一、 來自先天氣質

        所謂氣質,是指天生的行為方式,氣質係指對外來或內在刺激的反應方式,並非我們通俗用詞的"這女孩氣質很好"所認知的「氣質」。注意力不能集中與孩子先天氣質九個向度中的注意力分散度、活動量、反應閾及堅持度都有關。

1. 注意力分散度高

        如果孩子是屬於注意力分散度較高的先天氣質,表示這孩子對外在的一點點聲音、光線等刺激就容易被吸引,並經常神遊四海,一心數用。常見他丟三忘四,到了學校,才發現忘了帶課本,或者功課寫錯了;自己的學用品常會弄丟,拿在手上的東西也一轉身就忘了放在那裡;寫字時,一會兒滾動鉛筆,一會兒擦布掉在地上,磨磨磳磳,很難一口氣完成。

2. 活動量大

     孩子因活量大,所以坐不安穩,會找各種藉口離開座位,如上廁所、喝水、洗手……等,要不然就是捉弄同伴,隨意在教室中遊蕩,注意力自然就無法集中。

 3. 反應閾低

        所謂反應閾低,是指孩子先天氣質中對任何聲光、嗅、味、觸覺的敏感度較別人高,因此容易受到周圍刺激的干擾而分心。稍微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足以讓他心不在焉,譬如聽到電話或電鈴聲,立刻呼叫家人接聽或應門;吃飯時,手拿著筷眼睛卻不停的瞄著電視;寫功課時,有人走過就東張西望更是家常便飯。

4. 堅持度低

        所謂堅持度是指孩子先天氣質中碰到一點挫折,他就比常人容易放棄,比如說,數學作到較深的題目,孩子習慣性不去追根究底,很快就放棄,此時"不專心"就變成父母眼中的答案。

二、 天生好奇心,學習優勢使然

1.吸收資訊及學習方式相當優異

2.學過一件事後,便想快速再學習新事物

        因此,在如此正面學習的遺傳特質下,孩子比較傾向不反覆練習(或稱操作)已懂的事物,但在父母的眼光不專心便無形中成立。

三、來自生理、後天環境或人為因素

1. 體質:

        有過敏體質或其他生理上如視、聽障礙的孩子。

2. 環境

        家中如果從事生意工作,經常人來人往;或者須要孩子幫忙照料弟妹等等,孩子的精神會比較處在不安定的狀態,注意力自然也較無法集中。

 

3.父母的期望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龍,但過度的求好心切或期望,只會帶給孩子承受不了的壓力,害怕被責罵,害怕發生錯誤,都是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殺手。

4. 師生互動不良

        有的老師並不瞭解個別差異,常給坐不住、愛講話、容易分神的孩子貼上調皮搗蛋、頑劣的標籤,使孩子受到委屈。因為師生互動的不良,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自然無法產生專注力。

5. 敏感焦慮

        有的孩子趨避、適應力較低,對社交活動沒有處理能力;容易焦躁不安,缺乏自信,學習新事物時,無法集中精神。 

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共通特質

 

一、喜歡打斷別人談話或搶答

二、無法記住所有指示

     同時給孩子數個命令時,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無法記住所有指示,因此常發生做錯、或者漏掉不完整的情形。

三、語言表達或文字能力較不完整

     因為容易神遊太虛,想到哪說到哪,所以會影響語言及文字組織的能力,常常不知所云或寫作文時前後不連貫或虎頭蛇尾,草草結束。

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影響

 

一、 學習效果:

        孩子一心數用,對於老師的授課內容當然只能一知半解,考試前書唸的很熟,考試時卻又因分神而記不起來,學習效果及成績自然不會理想。

二、 人際關係:

        因為輕易打斷別人談話,又不加思索的回應,所以容易會錯意、或輕忽別人傳遞的真正訊息,致使人緣不佳。

 

如何讓注意力集中

 

一、營造相關環境:

1.營造溫馨的家庭生活。

2.給予安定、寧靜、無憂的學習環境。

3.屏除書桌前干擾的事物

4.合宜的光線

5.柔和的心靈音樂,以古典音樂為佳。

6.美麗的綠色(樹葉、盆栽)

家中多擺綠色盆栽,有助情緒的緩和及安定。假日裡,多帶孩子出外郊遊,可以紓解壓力並增加注意力。

二、父母應有的態度:

1. 不強迫孩子學習。

         孩子有個別差異,有自己學習上的優越順序,孩子不喜歡的事物或沒有興趣的學習,當然注意力無法集中,應盡量避免強迫,而是慢慢的引導。

 

2. 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或喜好替孩子作決定。

         許多父母都不能避免的會用自己的價值觀、經驗與判斷來替孩子作決定,自己未走完的路,也希望孩子來圓夢;但是如果孩子能力受限或非興趣所在,自然無法讓注意力集中。

3. 不要太自我而不考慮孩子的立場。

        孩子專注一件事時,您是否因為自己的需要或立場打斷孩子呢?譬如孩子正專注的觀察螞蟻搬家,你是否因為急於趕路或認為無聊而催促孩子?孩子正在作功課時,你是否要他哄騙哭鬧的弟妹而打斷他的注意力?

4. 不必過度保護、禁止或嘮叨。

         每個孩子都是寶貝,為人父母的您怕他受傷害、受委屈,所以不自覺的過度保護或禁止,不能做這不能作那的,導致孩子每作一件事都要等待您的允許或幫助,他又怎能集中精神安心的做呢?而您過度的叮嚀變成了嘮叨,變成了打擾他注意力集中的噪音,愛之適足以害之,不是嗎?

5.一對一的叮嚀與交待。

        對孩子交代事情時,讓他看著您的眼睛,一對一的交代,集中他的注意力,並讓孩子再重複一次您交代的內容,避免掛一漏萬。

6. 循序漸進

        無論是智能的啟發或是行為的輔導,並非一蹴可幾,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循序漸進。

三、 孩子的生活情況

1. 隨時留意孩子的生理狀況

         孩子如果注意力不能集中,首先要看看他是否有生理上的不舒服或異常?有的孩子不會表達,父母就須要特別留意,只要排除了他的生理困擾,自然可以專注。

2. 生活起居、三餐應有規律,尤其要吃早餐

        睡眠不足,精神不濟,注意力當然無法集中。或者早晨起得太遲,來不及吃早餐,腦部葡萄糖供應不足,能量缺乏,怎麼可能有良好的注意力呢?

3.以孩子的興趣為依歸

         任何的學習都要以興趣為出發點,才會持久,才會有意念,才會產生注意力。孩子自己操控著他人生道路上的車,興趣像引擎,一定要馬力足夠,車才能順暢的上路,不論上山下海,孩子才願意集中精神去應付他要面臨的荊棘。

4. 學習請考量孩子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智能上個別差異,發展的時間也不盡相同,要一個語文弱勢的孩子上台朗讀、演講,或要一個空間概念較為缺乏的孩子組合模型、積木房屋,都是挑戰。同理,要一個三歲的孩子去完成五歲程度的遊戲,都只是打擊孩子的信心而已。所以,任何的學習請考慮目前孩子的能力,循序漸進,孩子有自信,不會拒絕學習,注意力自然集中,不待強求。

5.別讓孩子同一時間內太過忙碌

        誰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許多父母恨不得把許許多多的知識、新事物讓孩子在一夕間學完,美語、心算、正音、電腦……一樣接著一樣,速食營養,消化不良。全套百科全書、整箱歷史故事……一套尚未看完又買一套,孩子目不暇給,忙碌不堪,他又怎能靜下「心」來真正的學習?

6.依據孩子先天的學習風格給予啟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學習風格,(透過皮紋檢測瞭解),父母如果能夠採用適合的啟發方式,那麼孩子在學習上如魚得水,注意力必能然能夠集中。

(以上內容均摘自小太陽出版之 滿分媽咪半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靜 的頭像
    寧靜

    筠之寧靜

    寧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